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

4個好習慣,打擊分心成癮

作者:李岳霞          出處:親子天下2013-08 Web only 

算過你一天看幾次手機嗎?根據新書《分心成癮》(The Distraction Addiction),一般人平均一天看手機34次(約每半小時1次)。

即時訊息、臉書動態、遊戲和各式APP的推播功能,時時都在打斷你手邊的事,而當你習慣這種「時時更新」帶來的期待與興奮後,你會忍不住逮到機會就看手機,深怕自己錯過什麼「重要訊息」。
但現實是,你也覺得自己愈來愈難專注,常常想不起來原本要做的事或接下來該做什麼,你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有ADHD(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原因之一。放心,真正罹患ADHD的人還是佔少數(不到1成),多數人不專心的原因,其實和「生活習慣」更有關聯。
除了把鈴聲和推播提示功能關掉以外,《歐普拉雜誌》建議你在生活中做4個小改變,就能有效打擊分心:

2013年8月30日 星期五

簡單五招,開學收心操!


作者:李佩芬   出處:親子天下
   漫長暑假結束前,爸媽可以怎麼做,幫孩子收收心、做好開學準備?為避免孩子開學後出現「放假症候群」,家長不妨從現在開始,不著痕跡、輕巧的來個「開學收心操」,只要簡單五招,幫助孩子做好整裝待發的心理準備。
面對即將來臨的新學年,為避免孩子開學後出現「放假症候群」,家長不妨從現在開始,不著痕跡、輕巧的來個「開學收心操」,只要簡單五招,幫助孩子做好整裝待發的心理準備。

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

有懶惰的父母 才有獨立的小孩?!(~看完你會懂)

做人最好是勤勞一點,但是如果當了父母之後,強烈的建議您「懶惰一點」,因為「越能幹的父母,往往教出懶惰的孩子」

2013年4月18日 星期四

一碗白飯

二十年前某日黃昏,有一名看似大學生的男孩徘徊在台北街頭的一家自助餐店前,等到吃飯的客人大致都離開了,他才面帶羞赧地走進店裡。

「請給我一碗白飯,謝謝!」男孩低著頭說。

2013年4月16日 星期二

不要做一隻杯子,而要做一個湖泊


一位年老的印度大師身邊有一個總是抱怨的弟子。

有一天,他派這個弟子去買鹽,
弟子回來後。

2013年4月3日 星期三

克服四大類寫功課症候群!

你的孩子寫作業,是慢吞吞的小烏龜、坐不住的跳跳虎、耍迷糊的小天兵,還是字跡凌亂的迅猛龍?或者……屬於法力更高強的「混血小超人」?
 
2009-09      親子天下雜誌11期      作者:李佩芬

2013年4月2日 星期二

102/04/01最高榮譽頒獎

 昨天利用朝會時間頒發最高榮譽獎,此次有四位小朋友獲得最高榮譽,

           分別是六年6班洪德均、六年8班劉宇承、施浚瑋、陳頡竑

      為他們努力有好的表現、累積獎卡和實力、爭取榮譽的精神喝采,

                          其他小朋友也要向他們看齊,繼續努力哦!

2013年3月27日 星期三


    3/22星期五上午學校來了一位神秘嘉賓和中年級的小朋友們度過了兩節的「唱」快人生,這個人就是接受學校邀請專程從台北下來的視障街頭藝人------阿邦。阿邦哥是早產兒,在保溫箱時視神經受到照光傷害而失明,雖然相較於一般人生活有些不便之處,但是阿邦哥努力學習、發展音樂專長是生命教育最好的活教材了。感謝阿邦哥用美妙的歌聲、精采的薩克斯風表演,還有最後讓人感動的大合唱,讓我們度過兩節「唱」快的時光。
小朋友們專注聽阿邦哥的自我介紹

2013年3月11日 星期一

建立共同記憶,織一條情感的繩索

  • 2007-05天下雜誌出版                                                                                         作者:林芝安
  • ◎本文摘自:家庭教育 贏的起點

    你和孩子在一起時,都做些什麼?
    「陪孩子看電視」、「接送孩子上學、上才藝班」、「假日帶孩子逛百貨公司」、「趕回家煮飯給孩子吃」……這是許多家庭的相處畫面。
    有些父母挖空心思設法給孩子最好的,或者幫孩子的才藝課程排得滿滿,卻不知道孩子究竟在想什麼,感覺離孩子的內心世界愈來愈遠,親子互動品質差。
    要想擁有良好的親子互動,第一件事:請關上電視。

    兒少保護宣導

    今天早上主任利用晨會時間和同學們宣導,若有虐待事件發生時要如何保護自己呢?
    宣導事項
    主任宣導

    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

    感謝台中市紫受慈善功德會熱心捐助善款


     
    感謝台中市紫受慈善功德會熱心捐助善款,嘉惠本校學童,我們將善用此筆捐款。



    本校回以感謝狀以表謝意!

    2013年3月7日 星期四

    恰如其分的期待

    2010-06 天下雜誌出版 作者:楊俐容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為人父母共同的期待,但是,每個孩子都能成龍成鳳嗎?或者,只有成為龍鳳才值得期待嗎?
    ◎摘錄自《EQ家庭 - 教出好情緒,父母必修的四堂課》

    教小孩從錯誤中學習

    2011-11 天下雜誌出版 作者:羅伯特‧布魯克斯、薩姆.戈爾茲
    ◎本文摘自《親子天下》全新改版《培養小孩的挫折忍受力》一書
    如果想培養小孩挫折忍受力,就必須讓他們知道錯誤是生命的一部分。

    抓狂後,如何與孩子和好?

    2011-12親子天下雜誌30期 作者:詹純玲(友緣基金會專任老師)

    剛下班的媽媽,拖著疲憊的身子接兒子小方回家後,馬上又得展開另一項工作—準備晚餐。
    好不容易安頓下來要開飯了。
    「小方,把玩具收起來,準備吃飯囉!」媽媽在廚房叮嚀著。
    「嗯,」小方漫不經心的回應。
    「 小方,有沒有聽到媽咪說的話?」媽媽略提高了音調。
    「在收了啦!」小方回答。
    媽媽把菜準備好,等了五分鐘,沒聽到任何動靜。

    孩子不知感恩,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怎麼辦?

    了解孩子困擾行為關鍵問答──學齡兒童篇
    找出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動機,才是處理孩子行為問題的關鍵。面對孩子行為不當,家長先不要問「怎麼辦」,而是先問「為什麼」。
    面對家中的小麻煩,父母該如何找到正確的著力點?以下教父母從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切入,贏得孩子的合作。
    孩子不知感恩,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怎麼辦?

    孩子生性散漫,總是提不起勁,怎麼辦?

    了解孩子困擾行為關鍵問答──學齡兒童篇
    找出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動機,才是處理孩子行為問題的關鍵。面對孩子行為不當,家長先不要問「怎麼辦」,而是先問「為什麼」。
    面對家中的小麻煩,父母該如何找到正確的著力點?以下教父母從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切入,贏得孩子的合作。
    孩子生性散漫,總是提不起勁,怎麼辦?

    孩子很愛頂嘴,目中無人,怎麼辦?

    了解孩子困擾行為關鍵問答──學齡兒童篇
    找出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動機,才是處理孩子行為問題的關鍵。面對孩子行為不當,家長先不要問「怎麼辦」,而是先問「為什麼」。
    面對家中的小麻煩,父母該如何找到正確的著力點?以下教父母從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切入,贏得孩子的合作。
    孩子很愛頂嘴,目中無人,怎麼辦?

    孩子愛說謊,怎麼辦?

    了解孩子困擾行為關鍵問答──學齡兒童篇


    找出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動機,才是處理孩子行為問題的關鍵。面對孩子行為不當,家長先不要問「怎麼辦」,而是先問「為什麼」。

    面對家中的小麻煩,父母該如何找到正確的著力點?以下教父母從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切入,贏得孩子的合作。


    孩子愛說謊,怎麼辦?

    孩子很沒耐性,怎麼辦?

    了解孩子困擾行為關鍵問答──學齡兒童篇


    找出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動機,才是處理孩子行為問題的關鍵。面對孩子行為不當,家長先不要問「怎麼辦」,而是先問「為什麼」。

    面對家中的小麻煩,父母該如何找到正確的著力點?以下教父母從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切入,贏得孩子的合作。


    孩子很沒耐性,怎麼辦?

    教養,從家庭開始

    教養,從家庭開始 ◎文/周美青
    自從黃崑巖先生幾年前在一場政治辯論會上,請教候選人有關「教養」的問題後,「教養」就成為大家關心的話題,但是好像並沒有解決這個社會「教養」的問題,這幾年這個問題反而更嚴重了。

    認識妥瑞氏症

    認識妥瑞氏症

  • 2011-01 親子天下雜誌20期 作者:李宜蓁
  • 中部一位妥瑞症國中生在上課時突然大叫,嚇到懷孕的老師,學校因此規定他上課咬原子筆,以免影響秩序,一咬就是三年。高雄市鳳山高中一位妥瑞症學生參加大學指考時,身體不自主的扭動被監考老師誤認為作弊,給他化學零分。經家長據理力爭,大考中心最後還是扣了他五分。

    認識資源教室

    學習的新天地
    ~~~認識資源教室~~~
    適性教育的意義
    隨著社會進步、教育水準的普遍提升,現在的教育環境已和二、三十年前不同了,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向多元化與適性化,越來越重視孩子個別獨特的能力和學習特質,一般傳統的教育未盡能滿足每一個孩子的學習需求,尤其是在學習上有特別困難的孩子,其實現在學校都提供孩子有更多學習的機會和選擇。
    教育觀念的開放,不論是普通教育、特殊教育,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給予孩子最適合的適性教育。

    亞斯伯格症兒童、青少年的寫照


          前陣子的新聞提到了亞斯伯格症的正名: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之診斷與統計手冊」(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不僅在美國是醫師診斷精神疾病的重要參考,其他國家醫師也同樣視為權威依據。這份手冊的第5修訂版,將不再使用「亞斯伯格症」一詞,改用「分裂性情緒失調症」(Disruptive Mood Dysregulation Disorder,簡稱DM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