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7日 星期四

孩子很沒耐性,怎麼辦?

了解孩子困擾行為關鍵問答──學齡兒童篇


找出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動機,才是處理孩子行為問題的關鍵。面對孩子行為不當,家長先不要問「怎麼辦」,而是先問「為什麼」。

面對家中的小麻煩,父母該如何找到正確的著力點?以下教父母從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切入,贏得孩子的合作。


孩子很沒耐性,怎麼辦?


Q我家女兒七歲,很沒耐性,一分鐘也不肯等。例如大人講電話,她會在一旁插嘴:「好了沒?快點,我不要等了!」

可以這樣做:

耐心,是孩子體貼別人的表現,和他人和諧相處的祕訣。研究發現,能延宕需求、學習等待滿足的孩子社會適應力較佳,而且善於處理挫折。

「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力,其實就是教他們學會等待。」柯志恩在《哪個媽媽不抓狂》書中指出,耐心是可以學習的,但是父母必須給予合理的環境、實際的期待和具體的規定。不要期待孩子的行為在一夕之間就能有所轉變。

孩子沒耐性,主要是因為父母總是立即滿足他們一時的衝動和需求。想想上一次孩子表現沒耐性,你的反應是什麼?是否立即滿足孩子的要求,還是氣急敗壞要孩子別煩你?抑或要孩子學會稍微等待?

孩子缺乏耐性也可能是出自挫折、害怕失敗,或者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別人短等原因。疲倦、飢餓或緊張等生理因素,也會讓孩子比較不耐煩。

笛飛兒建議家長,使用漸進式等待的方式。先試探孩子究竟可以等多久,如果孩子只能等一分鐘,就先把一分鐘當成耐心指標,之後慢慢拉長等待時間,逐漸累積孩子的耐性。事先明確告知孩子,如果在這段時間內耐心等待,到時可以得到實質的獎賞;如果不耐等待,那只好等更久,甚至取消權利。

陳怡群也表示,和孩子約定時,獎賞制度要明確,維持獎賞的新鮮度也很重要。一旦定下標準,就要說到做到,讓孩子知道你是認真的。

針對缺乏時間概念的小小孩,父母可藉由提供沙漏、計時器等視覺參考指標,提升孩子的耐性。深呼吸、數數、要孩子先唱一首喜愛的歌曲等方法也有幫助。最後,父母要立下典範,多讓孩子目睹自己是如何成功克服不耐。

陳怡群感嘆,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父母往往疏於讚美。強化好行為的關鍵在於,一發現孩子等待的能力提升,要立即給予具體的稱讚:「我發現你剛剛在一旁等我講完電話,謝謝你這麼有耐心!」